电力是清洁高效的终端能源载体,利用效率在90%以上,符合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要求。电网企业紧紧围绕习提出的推进“双碳”工作“六项”重点任务,大力推动能源产业革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在电网发展方式上,由以大电网为主,向大电网、微电网、局部直流电网融合发展转变,推进电网数字化、透明化,满足新能源优先就地消纳和全国优化配置需要;在营销服务模式上,由为客户提供单向供电服务,向发供一体、多元用能、多态服务转变,打造“供电+能效服务”模式,创新构建“互联网+”现代客户服务模式。智能电表作为连接供电企业和客户的重要终端,是满足电网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感知设备,智能电表的功能及定位不断向智能化、模块化发展,MCU(微控单元)使得智能电表的功能更丰富,助力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有效提升节能减排的效率,在未来几年里,这种趋势将更加明显。
电力用户是智能电表最大的用户群体,需求量占整个市场需求量的90%,国家城乡电网改造结束后,智能电表行业进入了平稳过渡期,出现了短暂的低潮,但行业的发展并未停滞,在当前构建新型电系统的带动下,近年来,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工信部陆续制定相关鼓励政策,在《物联网新型基础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等,引导智能电网建设,明确指出智能电表属于国家当前重点支持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并强调智能电表的重要作用,为国内智能电表制造企业营造了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智能电表是典型的感知层终端,是故障抢修、电力交易、客户服务、配网运行、电能质量监测等各项业务的基础数据来源,进而为企业能效管理服务提供支撑。行业在寻求新的发展空间,从而在竞争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经过国内外市场的净化和洗礼,产品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开始从单纯量的增长向技术创新过渡,并步入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时代,生产模式逐步向集约化大规模转变,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从全息感知、泛在物联、开放共享、融合创新四个方面,全面提升智能电表功能,支撑“三型两网、世界一流”发展战略目标。
智能电表的行业地位主要决定于产品质量、创新能力、管理水平。随着智能电表市场需求的增长,涉及智能电能表的企业之间竞争加剧。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电网企业和计量服务对象的满意度,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服务,建立“系统完备、技术先进、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的智能设备制造体系,提高创新能力,完善管理机制,是公司坚定不移的发展方向。为此,公司建设了专业的研发队伍,建成了浙江省级研究院与研发中心、宁波市研究院和工程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研发载体,建立紧密的校企合作;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多个住建部和全国电工仪器仪表的行业与国家标准编制,参与国家电网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四表合一”采集系统建设;承担过宁波市工业重大专项、国家火炬计划等数项技术攻关与产业化项目;公司《面向边缘计算的智能感知网络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荣获中国发明协会颁发的“创业成果二等奖”;多次荣获省、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公司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核心技术及产品广泛服务于智能电网建设,奠定了公司电网企业优质供应商的地位。
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智能电表、用电信息采集终端及物联网模组等电力物联网设备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成为全球能源计量与服务的一流企业。
报告期内,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行业。公司主要研发、生产、销售:(1)智能电表,包括单相智能电表、三相智能电表,单相智能电表主要用于居民用电、照明用电,三相智能电表主要应用于工商业企业等大型用电单位;(2)用电信息采集终端,包括集中器、采集器、专变终端,集中器、融合终端用于收集各采集器或智能电表的数据,并进行处理储存,同时能和主站或手持设备进行数据交换,采集器用于采集多个或单个智能电表的电能信息,并可与集中器交换数据,专变采集终端对专变用户用电信息进行采集,可以实现智能电表数据的采集、电能计量设备工况和供电电能质量监测,以及客户用电负荷和电能量的监控,并对采集数据进行管理和双向传输;(3)物联网模组,包括通信单元、传感器组件等,应用于物联网终端的通信与数据采集;(4)电能计量箱,即用于安放智能电表和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的辅助设备。
公司拥有独立完整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体系,根据市场需求及自身实际情况独立进行生产经营。报告期内,公司保持较稳定的业务模式,并在目前模式下不断拓展客户需求,开展采购、生产、销售和研发工作。随着电力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公司旨在立足于能源电力行业,围绕国家电网倡导的电力物联网新思路,着力于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开发应用。
报告期内主要业绩驱动因素:一是主要客户需求计划稳中有升。主要客户每年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实施,所采购的设备应用于智能电表、用电信息采集终端设备周期轮换、用户新增以及为实现产品网络化、智能化所实施的产品升级换代;二是公司坚持围绕客户需求,适应市场形势,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开发具有技术前瞻性的符合主要客户功能需求的新产品并进行推广应用,取得了积极进展与成效。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技术研发优势 公司是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多个省级技术创新与研发平台,包括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开发中心、浙江省迦南智能仪器仪表企业研究院、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是国际DLMS协会、国际STS协会、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智能量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智能配电与物联网创新平台等国内外行业权威机构成员。基于多年的研发、技术的经验积累,公司在智能电表领域建立了体系化的技术标准和人才结构,不断拓展智能电表行业技术应用领域,以实现平台开发、产品设计及生产、检测一体化、客户需求定制为目标,在能源计量、信息采集、数据存储及传输、通信技术等领域形成了强大的研发实力,已建成了“云-边-场-端”的全链数字能源平台。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25项发明专利、50项实用新型专利、38项软件著作权,参与23项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和2项团体标准的修订工作。 (二)产品质量优势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GB/T19001-2016/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按照国家标准、电力行业标准及公司的质量管理制度等要求对产品设计、生产和服务进行全过程控制,严格控制产品质量。此外,公司通过了GB/T19001-2016/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GB/T24001-2016/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认证、GB/T45001-2020/ISO45001:201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GB/T19022-2003/ISO10012:2003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和GB/T23001-2017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证书,拥有CPA、荷兰KEMA、DLMS协会和STS协会等国内外权威认证证书。 (三)完善的营销服务机制 公司建成了稳定的营销网络,建立了以“技术先行、服务至上”为原则的工作理念,将技术和服务工作有机结合,得到用户的高度认可。公司以遍布全国的营销服务中心为载体,与客户建立了高效的沟通机制,专注于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以客户需求为聚焦,全面服务客户,从而赢得客户信赖。同时,通过与客户的技术交流和信息收集,及时掌握行业新产品发展趋势,并与公司研发优势相融合,形成产品研发的快速响应能力。 (四)团队和机制优势 公司建立了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股东、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权利和义务,保证股东充分行使其合法权利,确保董事会对公司和股东负责,保障重大信息披露透明,依法运作、诚实守信。经过多年的积累,公司形成了优秀的企业文化,通过完善的人才机制,在技术领域和管理领域均形成了具有竞争力的团队,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公司在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市场、行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中,我们守土有责,牢牢把控经营风险,坚持把风险控制作为公司之本,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风险管控体系,筑牢发展经营堤坝,促进公司的发展战略稳步推进。2022年公司可能面临的风险有: 1、疫情带来的风险 由于疫情的持续反复,公司面临着上游元器件配套短缺风险,特别是芯片的短缺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影响公司的经营和交期。为此,一是要深入研究元器件的市场变化趋势,做好有效储备,减少价格波动的影响;二是深化国产化器件替代、优化产品结构,降低产品成本;三是拓展供应商渠道,获得更广泛的选择,尽量减少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 2、新产品开发风险 公司在数字能源平台等新产品研发、推广中,存在政策的不确定性风险以及技术变化的先进性风险。因此,公司在上述新产品开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产品的通用性、先进性、复用性、经济性、可扩展性,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减少新产品开发推广的风险。 3、客户集中风险 公司的主营业务主要集中在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两大电网公司未来的电力投资规模对公司的主营业务影响较大。为此,公司一是通过产品创新升级、品质提升、服务提高等,提高产品知名度;二是引进高端制造人才、研发人才、营销人才,提高精益化、智能化生产水平,开发新产品,提高国网、南网业务份额;三是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充分利用公司现有的海外研发和销售资源,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培育新的增长点。
深圳上市公司年中盘点:11个行业实现营利双增,业绩高涨背后的秘密是什么
央行副行长范一飞:从信息交互、业务流程、技术规范等维度推动数字人民币标准化建设
迄今为止,共15家主力机构,持仓量总计1974.70万股,占流通A股23.50%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16.12元,股价在成本下方运行。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一般。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涉未成年人违规内容举报算法推荐专项举报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